2017年12月27日 星期三

詹文義2016年木雕作品:花果山美猴王孫悟空

【詹文義2016年木雕作品:花果山美猴王孫悟空】
詹文義老師1954年生於雲林縣林內鄉,13歲時即拜師朱梅川以學習傳統雕刻,早期專攻宗教神像與民俗雕刻,多年下來累積厚實的雕刻實力。
詹文義在從事傳統雕刻的工作之餘,亦熱衷於更具樂趣與挑戰性的木雕藝術創作,除了經常性的參展外,作品亦曾多次獲得獎項,例如:1994年時獲得台灣省木雕藝術創作展優選,2012年時更在三義國際木雕藝術節奪得「最佳工藝獎」的榮譽。
詹老師的創作題材以鄉土人物為主,作品風格則如他本人般的篤實又親和。本文照片中的木雕孫悟空是詹老師2016年時的創作(作品材料:樟木,作品尺寸:75x65X90cm)。
陳漢清老師是詹老師的師兄,他是這樣形容這件作品的:「這是一件有趣又難得的作品,此作以傳統技法表現,線條單純,形體成三角黄金比例,型態做曲步,極富動態美感! 作品名稱:花果山美猴王孫悟空。孫悟空生性聰明、活潑、忠誠、嫉惡如仇,在文化中被定義為機智與勇敢的化身,代表人性中的善良和正義。此外,作品前面的大葫蘆,具有一個極具象徵意義的內涵,也就是(鴻福齊天)的含意!」


天上聖母:媽祖 Mazu the Goddess

【天上聖母:媽祖 Mazu the Goddess】goo.gl/Rbe5a5
媽祖(俗名林默),在傳統信仰中是最受民眾敬奉的女神之一,在民間又被敬稱為「天上聖母」或「媽祖婆」。
媽祖的顯聖事蹟多不勝數,從平妖定邪、解旱禦災、補盜扶危、送子送財、降瑞濟困,到救漁護航都有相關的傳說。顯示在信眾的心中,媽祖不僅是航海者的守護神,更是一位慈心仁愛的全能女神。
早期的媽祖神像多為坐姿,而現代的藝術家在創作媽祖神像時則常利用立姿來呈現媽祖端莊與高貴的氣質。
本文照片中的木雕天上聖母是陳漢清老師在2010年的作品。陳老師所創作的這件媽祖雕像,頭戴冕旒后冠,面相莊嚴慈祥不失親切,双手執圭於胸前,整體造型穩重而對稱,線條簡潔又俐落,塊面結構處理自成一格,沉靜中生動感。除了將媽祖的慈悲和捨我其誰的信念做到最佳的呈現外,作品飽滿的藝術表演力更顯現陳漢清老師對創造當代佛像藝術新風格的企圖心。



2017年12月26日 星期二

張敬銅雕作品:豐盛有餘

【張敬銅雕作品:豐盛有餘】
在聖經馬太福音十四章中記載著一段「耶穌用五餅二魚使五千個人吃飽」的故事。
本文所附照片中的抽象魚造型銅雕作品則是國寶級雕刻家張敬的作品《豐盛有餘》,身為虔誠基督徒的張敬老師,選擇用他最擅長的雕刻創作來記錄《五餅二魚》這件神蹟,以感謝上帝豐盛而有餘的恩典。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對“五餅二魚”故事的介紹:http://www.pct.org.tw/dailyneweyes.aspx?strDID=20130528
《張敬老師的官方網站:http://www.changching-art.com/

2017年12月19日 星期二

形色合鳴非凡響

【形色合鳴非凡響】
在現代美術的分類中,「雕塑」被歸為藝術類,「陶藝」則屬於工藝類。雖然這種過時且武斷的分類原則,像是一個牢籠禁錮了無數東西方藝術家的思想觀念,也限制了收藏家對現代陶瓷藝術品的收藏意願。但是雕塑家楊國君(1935-1996)與陶藝家朱邦雄(1956-)這兩位大師,卻沒有被這種人為分別「藝術」或「工藝」的外在框架給設限。反而是結合雙方的特長,由擅長陶瓷雕塑的楊國君老師先創作出造型優美、氣勢昂揚的馬頭立體雕塑,再交給精於運用釉料與擁有科學化燒製技術的朱邦雄老師來為作品上彩增色。在二位高手齊心協力之下,終於創作出這件形、色均屬上乘的非凡作品。
《鍾鐵民談楊國君(兼談朱邦雄):http://web.kshs.kh.edu.tw/art/ykj/html/index_05_02.htm
《朱邦雄與美濃窯:http://www.mei-nung.com.tw/about.php




2017年12月18日 星期一

書法家吳麗琴老師作品:尋字變奏曲

【書法家吳麗琴老師作品:尋字變奏曲】
網頁: goo.gl/kvcaKJ
「尋字變奏曲為吳麗琴老師2011年在中正紀念堂舉辦的《墨隱--吳麗琴書法個展》的主展作品。」
吳麗琴老師:「李苦禪先生說:“書法,點子最難”,所以我在日常中找點子,記得去年夏天為了找掉在地上的小釦子,趴在桌子下找得汗水淋漓,因而悟得人生總在庸庸碌碌中尋找的道理,以致有“尋”變奏曲的系列作品」。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系主任蔡友教授說:「“尋”字系列以著人生三種不同境界的尋找為創作,結合水墨技法,畫面處理頗得意趣」。
尋 變奏曲一 (圖左)
釋文: 尋
款文: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紅塵俗世幾人不依尋字流轉矣 麗琴書
印文: 塵囂 人影秋聲中
創作理念: 每個人都在生命軌道中, 不斷的尋找, 年輕時若有意似無意地尋找理想愛情、幸福.....總漫不經心
使用材料: 芙蓉箋 青墨
尋 變奏曲二(圖中)
釋文: 尋
款文: 麗琴戲書偶成
印文: 宜蘭女兒
創作理念: 及至中年, 揮汗前進, 即使五體投地, 也要不停地尋找.....
使用材料: 槽底紙 雲頭艷墨汁
變奏曲三(圖右)
釋文: 尋
印文: 吳麗琴 映頤
創作理念: 已過知天命之年, 風澹雲輕, 雖略悟放下, 依然尋找, 世事冷暖, 漸瞭於心 坐觀.....
使用材料: 紙皮 磨墨


2017年12月15日 星期五

楊英風教授銅質浮雕作品:鳥鳴花放好讀書

【楊英風教授銅質浮雕作品:鳥鳴花放好讀書】 goo.gl/8k2R5d
以下內容為國立交通大學楊英風數位美術館對《鳥鳴花放好讀書》的介紹摘要:「此作完成於一九五三年,是為「中華日報獎學金」所設計的獎章。造型上捨棄寫實手法,取簡約意象的表現方式,不論是牧童、牛或鳥都用最簡單的筆畫勾勒出來,牧童及牛的四肢也都被簡化成三角形的圖案,以符合獎章設計簡明易瞭的特點。牧童與牛是楊氏鄉土系列版畫中常出現的主題,畫面描述在百花盛開的怡人天氣裡,一隻牛站在樹蔭下花叢間,牛角上站立著一隻鳥,鳥身的螺紋顯示殷商系列創作的初聲;牛背上坐著一個正在閱讀的牧童,臉上的微笑宣告著閱讀帶來的滿足與喜悅,呼應獎學金獎勵學習的設立宗旨。另名〔鳥鳴花放讀書天〕。」

《鳥鳴花放好讀書》

仔細看,可以看到作者用鏨工處理細節

鳥身上的螺紋、葉片的葉脈與牧童的臉部都有再以鏨工處理來加強對比

超過60年的老東西,難免有歲月造成的痕跡。

作品右側有一“風”字印。

外緣刻有“12”字樣,因《鳥鳴花放好讀書》限量50件,故判斷本件為第12件(12/50)。


2017年12月11日 星期一

民俗畫藝術家陳振諒彩繪觀自在菩薩像

【民俗畫藝術家陳振諒彩繪觀自在菩薩像】
goo.gl/sMZq6q
陳振諒師承陳柱與陳玉峰,擅長於書法、水墨畫、佛道教神明畫與廟宇彩繪。歷年來,陳振諒老師參展與獲獎的資歷豐富,屢獲佳評外,作品更曾獲中日展文部大臣首獎、東南亞聖經金句準佳作及大日本書藝院秀作。
陳老師的這幅觀音像,整體構圖勻稱,設色典雅,造型中掌握了慈祥安寧的氣氛。菩薩臉部的勾勒處理尤其出色,安祥中自然流露出溫婉和藹的圓柔氣韻。在菩薩衣服線條的描繪上,陳老師所繪線條有其獨特筆法,能讓觀音顯得卓立不凡,益見其神性。



2017年12月9日 星期六

王六石與生態對畫紀念畫展

【王六石與生態對畫紀念畫展】
生態藝術家王六石老師逝世兩週年了,目前南投埔里桃米紙教堂正在舉辦王老師的紀念畫展!
啟秀齋收藏了兩件王老師的遺作,一件是彩墨畫《雄雞葵花圖》(goo.gl/mEBV82),另一件則是繪於埔里酒廠老酒甕的《飛龍在天》(goo.gl/6fzjBj)。
這次在紀念畫展的展場中也有部份王老師的作品有標價提供收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現場欣賞王老師的畫作與雕塑作品。


2017年12月7日 星期四

香材介紹- 辛夷

【辛夷】 這裡可以買 goo.gl/3hkd2B
辛夷,別名木筆、辛夷花、木筆花、望春花,為玉蘭屬植物乾燥的花蕾,芳香濃郁,一般在冬末春初含苞未放時採收,陰乾,叫辛夷花,簡稱辛夷。
辛夷早在秦朝就已經作為香料使用,在漢代馬王堆的陵墓中就曾發現裝有辛夷的香囊。而在歷代流傳下來的香方中,也常能見到她的身影。
梅花香這個香囊配方是出自《香乘》,梅花香的配方包括有丁香一兩、藿香一兩、甘松一兩、檀香一兩、丁皮半兩、牡丹皮半兩、零陵香二兩、辛夷半兩、龍腦一錢,將以上材料磨成粉後裝入香囊內隨身佩帶。古人的嗅覺美學與現代人可能不同,配方也可以作修改,在DIY的過程中不妨多加嘗試,你也能配出專屬於你的香味。


啟秀齋門市資訊:
地址:基隆市信義區東信路290號1樓
客服電話:02-24651700
Line ID: @WGD9183D
PChome商城網址:www.7xiu.com.tw
電子信箱:7xiuincense@gmail.com
啟平安吉祥 秀人文風雅


2017年12月6日 星期三

蔡草如彩繪普賢菩薩原作真蹟

【蔡草如彩繪普賢菩薩原作真蹟】
goo.gl/nQL1AQ
畫心尺寸:133.5cm*68cm,創作年份:壬申年(西元1992年),搭配的對聯則是書法名家朱玖瑩的作品。

蔡草如(1919~2007)
原名錦添,一九一九年生於府城,兒童時代即展現繪畫才華,幼年深受母親刺繡影響,早期得畫家廖繼春指導,之後正式隨當時以廟宇彩繪及神像繪畫出名的舅父陳玉峰學習民俗畫,後來蔡草如先生又在一九四二年赴日本東京川端畫學校深造,習得西畫寫實技巧,由於其擅長膠彩畫、水墨畫及廟宇彩繪,且畫功扎實,逐漸在台灣畫壇展露頭角。
除在全省美展屢創佳績,蔡草如先生也在台陽美展中大放光芒,從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七年短短四年間,連續三次台陽獎的最高榮譽,一九五九年正式加入台陽美術協會,成為台灣歷史最久的民間美術團體一員,在台灣前輩畫家中占有一席之地,並在一九六四年結合同好成立台南市國畫研究會。
蔡草如先生帶領台南市國畫研究會走過卅年歲月「以畫會友,提攜後進」,直到人民團體法修訂,才卸下重擔,會員們推崇「草如仙」溫雅寬容的人格,以及提升府城藝術水平的偉大貢獻,尊稱為「永久理事長」。
蔡草如先生擅長水墨、膠彩的結合,尤其傳統水墨畫的基礎堅固,講究筆墨氣運的繪畫傾向,使其成為東西雙璧兼修又傑出的民俗畫家,回顧其廟繪生涯四十年,不只府城,全台許多寺廟門神彩繪、壁畫樑飾都出自其手筆,由於藝業不斷精進,蔡草如先生廟宇彩繪作品即使未署名,有識者仍不難發現寶山。而台南市立文化中心巨幅布幕「雅樂和鳴,有鳳來儀」就是蔡草如先生無酬提供市府的大作,在府城畫師中,蔡草如先生是傳統與創作兩方面均卓然有成的一代名家。
朱玖瑩(1898-1996)
號退叟,湖南人,字號安平老人。師承譚延闓,曾任河南商丘南陽長史、福建省建設廳長等。後來台任鹽務總局長,曾榮獲「國家文藝獎──書法教育特別貢獻獎」,退休後寓居台南。